股权构架的代表作:《一本书看透股权架构》

图书简介
一、内容架构与核心价值
本书以企业全生命周期为轴,系统解析股权架构的设计逻辑与实战应用:
时间轴覆盖:从创业期→扩张期→成熟期→再创业,结合拟上市、家族传承、被并购等场景,提供动态调整方案。
模型化分析:归纳9种股权架构模型(如有限合伙架构、自然人直接架构、混合股权架构等)和7种分股不分权方法(如金字塔架构、一致行动人、AB股等),覆盖法律、税务、财务、管理四大维度。
案例驱动:精选30家名企案例(如蚂蚁金服、小米、华谊兄弟、海底捞等),结合126张股权结构图,拆解股权设计成败得失。
二、四大特色:
系统性:打通法律、税务、财务、管理的边界,避免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”的误区。
场景化:以企业真实场景为切入点,启发读者在相似情境中思考解决方案。
实操性:每节包含案例、模型及操作要点提示,可直接用于企业决策。
工具化:提供核心持股比例分析(如股东捣蛋线34%、绝对控股线51%)、税负测算等实用工具。
三、核心章节亮点
顶层架构:解码24个核心持股比(如有限公司的股东捣蛋线、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认定线);分股不分权的7种方法,详解有限合伙架构的节税效应与治理结构优化。
主体架构:对比6种主体架构模型(如有限合伙架构适用于员工持股平台,自然人直接架构适合短期套现的财务投资人)。
分股的“道”与“术”:从人性平衡(如真功夫案例)、商业周期匹配、法律合规等角度,剖析股权分配的底层逻辑。
四、图书点评
核心优势
本土化实战导向:聚焦中国商业生态,适配民企、家族企业及混改场景,突破西方理论框架。
多领域融合:以法律为根基,结合税务筹划(如合伙企业注册地选择)、财务分析及管理策略,提供立体化解决方案。
案例深度剖析:通过蚂蚁金服、小米等案例,揭示股权设计如何影响企业控制权与资本运作。
适用人群
企业管理者:需优化股权架构、规避控制权风险的创始人及高管;
投资者与投行从业者:A股/港股投资者及并购重组尽调人员;
财务与法律从业者:提升股权设计综合能力的财务总监、律师。
五、精彩片段原文摘要
有限合伙架构:
“通过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,实现节税效应与治理结构的钱权分离,避免自然人直接持股的决策低效问题”。
分股之道:
“股权设计需平衡‘静’(治理结构)与‘动’(业务发展),为动态调整预留空间,如通过Vesting制度规避合伙人退出风险”。
控制权工具对比:
“一致行动人协议效力较弱,需写入公司章程以增强对抗性;金字塔架构通过多层持股放大控制权,但可能增加税务成本”。
六、总结与推荐
本书是股权架构设计领域的里程碑之作,以“模型-案例-工具”三位一体模式,填补了企业全生命周期股权管理的空白。尽管部分案例基于2019年前商业环境,但其方法论与底层逻辑仍具普适性。推荐与《一本书看透股权节税》搭配阅读,构建“法律架构-税务规划”双重视角知识体系。
注意:2024年7月1日新《公司法》开始实施,图书中的一些案例或许不再具有参考意义,但这并不影响全书的整体价值。
作者简介
李利威是中国股权架构设计领域的权威专家,拥有律师、注册会计师、注册税务师三重执业资格,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。深耕股权咨询15年,服务过多家上市公司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,主导项目涵盖股权架构设计、股权激励、并购重组等场景。其著作以实战性著称,被誉为“企业股权设计的实战指南”。
目录简要
读书摘要
有限合伙架构:
“通过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,实现节税效应与治理结构的钱权分离,避免自然人直接持股的决策低效问题”。
分股之道:
“股权设计需平衡‘静’(治理结构)与‘动’(业务发展),为动态调整预留空间,如通过Vesting制度规避合伙人退出风险”。
控制权工具对比:
“一致行动人协议效力较弱,需写入公司章程以增强对抗性;金字塔架构通过多层持股放大控制权,但可能增加税务成本”。